紀伝 |
帝名伝目 |
年次 |
月 |
日干支 |
記事 |
帝紀 |
武帝 |
義煕ニ年 |
十一月 |
|
天子重申前令,加高祖侍中,進號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。固讓。詔遣百僚敦勸。 |
帝紀 |
武帝 |
義煕四年 |
正月 |
|
徵公入輔,授侍中、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揚州刺史、錄尚書,徐兗二州刺史如故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元年 |
七月 |
戊戌 |
後將軍、雍州刺史趙倫之進號安北將軍,征虜將軍、北徐州刺史劉懷慎進號北平將軍,征西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楊盛進號車騎大將軍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元年 |
閏月(8月) |
丁酉 |
特進、左光祿大夫孔季恭加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二年 |
冬十月 |
己亥 |
以涼州胡帥大沮渠蒙遜為鎮軍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涼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三年 |
春正月 |
癸丑 |
撫軍將軍、江州刺史王弘進號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,太子詹事傅亮為尚書僕射,中領軍謝晦為領軍將軍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三年 |
三月 |
丁未 |
以司徒廬陵王義真為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豫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武帝 |
永初三年 |
夏四月 |
庚寅 |
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孔季恭薨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元年 |
秋八月 |
癸卯 |
司空、錄尚書事、揚州刺史徐羨之進位司徒,衞將軍、江州刺史王弘進位司空,中書監、護軍將軍傅亮加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撫軍將軍、荊州刺史謝晦進號衞將軍,鎮北將軍、南兗州刺史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二年 |
秋八月 |
乙酉 |
驃騎將軍、南徐州刺史彭城王義康為開府儀同三司 ,新除司空王弘為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,以右軍長史江恒為廣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五年 |
六月 |
庚戌 |
司徒王弘降為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九年 |
六月 |
壬寅 |
以撫軍將軍、荊州刺史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兗州刺史,前將軍臨川王義慶為平西將軍、荊州刺史,南兗州刺史竟陵王義宣為中書監、中軍將軍,征虜將軍衡陽王義季為南徐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十六年 |
春正月 |
庚寅 |
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江夏王義恭進位司空,刺史如故。特進、左光祿大夫王敬弘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十八年 |
夏五月 |
壬午 |
衞將軍南兗州刺史臨川王義慶、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並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二十一年 |
八月 |
戊辰 |
征西大將軍、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為征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兗州刺史,征北將軍、南徐州刺史南譙王義宣為車騎將軍、荊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二十六年 |
冬十月 |
甲辰 |
以中軍將軍、揚州刺史始興王濬為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徐兗二州刺史,南徐州刺史廬陵王紹為揚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文帝 |
元嘉二十八年 |
二月 |
甲戌 |
太尉、領司徒江夏王義恭降為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元嘉三十年 |
四月 |
庚午 |
以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為中書監、丞相、錄尚書六條事、揚州刺史,安東將軍隨王誕為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荊州刺史,雍州刺史臧質為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江州刺史,征虜將軍沈慶之為領軍將軍,撫軍將軍、兗冀二州刺史蕭思話為尚書左僕射。壬申,以征虜將軍王僧達為尚書右僕射。改新亭為中興亭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元嘉三十年 |
六月 |
庚申 |
詔有司論功班賞各有差。辛酉,安西將軍、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進號鎮西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孝建元年 |
六月 |
甲戌 |
撫軍將軍柳元景進號撫軍大將軍,鎮北大將軍沈慶之並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孝建二年 |
二月 |
丙寅 |
以鎮北大將軍、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二年 |
二月 |
丙戌 |
中書監、尚書令、衞將軍建平王宏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,中書監如故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二年 |
二月 |
丁酉 |
驃騎將軍柳元景以本號 開府儀同三司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二年 |
六月 |
丁亥 |
左光祿大夫何尚之加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三年 |
夏四月 |
乙卯 |
司空、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有罪,貶爵。誕不受命,據廣陵城反,殺兗州刺史垣閬。以始興公沈慶之為車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討誕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三年 |
秋七月 |
丙戌 |
分淮南北復置二豫州。以新除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為司空,刺史如故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四年 |
秋七月 |
甲戌 |
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何尚之薨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五年 |
夏四月 |
丙申 |
加尚書令柳元景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五年 |
八月 |
庚寅 |
衞將軍東海王褘以本號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七年 |
春正月 |
己丑 |
以尚書令柳元景為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七年 |
七月 |
乙亥 |
征東大將軍高麗王高璉進號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七年 |
冬十月 |
癸丑 |
行幸江寧縣訊獄囚。車騎將軍、揚州刺史豫章王子尚加 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孝武帝 |
大明七年 |
冬十月 |
癸亥 |
衞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東海王褘為司空,中軍將軍義陽王昶加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前廢帝 |
大明八年 |
閏五月 |
甲子 |
置錄尚書,太宰江夏王義恭錄尚書事。驃騎大將軍柳元景加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前廢帝 |
大明八年 |
九月 |
丁未 |
衞將軍湘東王彧加開府儀同三司 ,特進、右光祿大夫劉遵考為安西將軍、南豫州刺史,寧朔將軍殷孝祖為兗州刺史 |
帝紀 |
前廢帝 |
永光元年 |
冬十月 |
乙酉 |
以鎮西大將軍、豫州刺史山陽王休祐為鎮軍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。[以鎮西大將軍豫州刺史山陽王休祐為鎮軍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鎮西大將軍各本並作「鎮北大將軍」。上九月辛亥下作鎮西大將軍,休祐傳亦作鎮西,今改正。] |
帝紀 |
前廢帝 |
永光元年 |
十一月 |
壬子 |
以特進、左光祿大夫、護軍將軍建安王休仁為驃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永光元年 |
|
|
又出為使持節、散騎常侍、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揚州之宣城諸軍事、衞將軍、南豫州刺史,鎮姑孰。又徙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諸軍事、寧蠻校尉、雍州刺史,持節、常侍、將軍如故。未拜,復本位。尋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永光元年 |
十二月 |
庚申朔 |
令書以司空東海王褘為中書監、太尉,鎮軍將軍、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進號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永光元年 |
十二月 |
癸亥 |
癸亥,以新除驃騎大將軍建安王休仁為司徒、尚書令、揚州刺史,鎮軍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山陽王休祐進號驃騎大將軍、荊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二年 |
春正月 |
庚寅 |
以金紫光祿大夫王僧朗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二年 |
春正月 |
丙辰 |
以新除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 王僧朗為特進,左光祿大夫如故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二年 |
九月 |
戊戌 |
以車騎將軍、江州刺史王玄謨為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護軍將軍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二年 |
十一月 |
壬辰 |
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為新安王。以新除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為車騎將軍、南豫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三年 |
五月 |
戊午 |
以車騎將軍、南豫州刺史王玄謨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三年 |
秋七月 |
壬子 |
以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為特進、左光祿大夫、護軍將軍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五年 |
二月 |
丙申 |
揚州立南豫州,以太尉廬江王褘為車騎將軍,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豫州刺史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七年 |
二月 |
癸巳 |
征西將軍、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號征西大將軍,開府儀同三司 [征西將軍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號征西大將軍 「征西將軍」各本並譌「征南大將軍」。據南史、建康實錄訂正。孫虨宋書考論云:「荊州不以南為號,據休若傳,是征西將軍,『大』字衍。]。[開府儀同三司 「 開府儀同三司 」上,南史、建康實錄有「及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並」十六字。] |
帝紀 |
明帝 |
泰始七年 |
二月 |
甲寅 |
驃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徐州刺史晉平王休祐薨。 |
帝紀 |
明帝 |
泰豫元年 |
夏四月 |
己亥 |
上大漸。驃騎大將軍、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進位司空,尚書右僕射褚淵為護軍將軍,中領軍劉勔加尚書右僕射,鎮東將軍蔡興宗為征西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荊州刺史,鎮軍將軍、郢州刺史沈攸之進號安西將軍。 |
帝紀 |
後廢帝 |
泰豫元年 |
閏月(7月) |
甲辰 |
以新除征西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荊州刺史蔡興宗為中書監、光祿大夫,安西將軍、郢州刺史沈攸之為鎮西將軍、荊州刺史,南徐州刺史劉秉為平西將軍、郢州刺史,新除太常建平王景素為鎮軍將軍、南徐州刺史。 |
帝紀 |
後廢帝 |
泰豫元年 |
八月 |
戊午 |
新除中書監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蔡興宗薨。 |
帝紀 |
後廢帝 |
元徽二年 |
秋七月 |
乙酉 |
鎮西將軍、荊州刺史沈攸之進號征西大將軍,鎮北將軍、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進號征北將軍[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進號征北將軍 各本並脫「南」字,據景素傳補。],並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帝紀 |
後廢帝 |
元徽二年 |
九月 |
丁酉 |
以尚書令、新除衞將軍袁粲為中書監,即本號 開府儀同三司,領司徒,加護軍將軍褚淵尚書令,撫軍將軍、揚州刺史安成王進號車騎將軍。 |
帝紀 |
後廢帝 |
元徽四年 |
九月 |
己丑 |
車騎將軍、揚州刺史安成王進號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安西將軍、郢州刺史晉熙王燮進號鎮西將軍。 |
帝紀 |
順帝 |
元徽四年 |
|
|
又進號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班劍三十人,都督、刺史如故。 |
帝紀 |
順帝 |
昇明元年 |
|
丙申 |
征西大將軍、荊州刺史沈攸之進號車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,尚書左僕射、中領軍、鎮軍將軍、南兗州刺史齊王為司空、錄尚書事、驃騎大將軍,刺史如故,中書令、衞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,撫軍將軍劉秉為尚書令,加中軍將軍,安西將軍、郢州刺史晉熙王燮為撫軍將軍、揚州刺史,南陽王翽為郢州刺史。 |
帝紀 |
順帝 |
昇明二年 |
二月 |
丙戌 |
撫軍將軍、揚州刺史晉熙王燮進號中軍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帝紀 |
順帝 |
昇明三年 |
春正月 |
辛亥 |
以驍騎將軍王玄邈為梁、南秦二州刺史。領軍將軍、撫軍將軍齊王世子加尚書僕射,進號中軍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禮儀志二 |
孝武帝 |
孝建三年 |
三月 |
|
故散騎常侍、右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義陽王師王偃喪逝。 |
后妃伝 |
文帝路淑媛 |
|
|
|
瓊之為衡陽內史,先后卒。廢帝景和中,以休之為黃門侍郎,茂之左軍將軍,並封開國縣侯,邑千戶。又追贈興之侍中、金紫光祿大夫,諡曰孝侯;道慶散騎常侍、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諡曰敬侯。 |
后妃伝 |
孝武文穆王皇后 |
孝建二年 |
|
|
時年五十四。追贈開府儀同三司,本官如故,諡曰恭公。 |
列伝 |
劉穆之 |
|
|
|
穆之前軍府文武二萬人,以三千配羨之建威府,餘悉配世子中軍府。追贈穆之散騎常侍、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王弘 |
永初元年 |
|
|
加散騎常侍。以佐命功,封華容縣公,食邑二千戶。三年,入朝,進號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列伝 |
王弘 |
|
|
|
弘本有退志,挾粲言,由是固自陳請,乃降為衞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傅亮 |
|
|
|
太祖登阼,加散騎常侍、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本官悉如故。 |
列伝 |
檀道濟 |
|
|
|
事平,遷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諸軍事、征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江州刺史,持節、常侍如故。增封千戶。 |
宗室伝 |
長沙景王道憐 |
義熙十年 |
|
|
江陵平,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、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領護南蠻校尉、荊州刺史[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 「諸軍事」之「事」字,各本並脫,據元龜四五五、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一年補。「領」各本並作「鎮」,今改正。],持節、常侍如故。 |
宗室伝 |
長沙景王道憐 |
元嘉九年 |
|
|
詔曰:「古者明王經國,司勳有典,平章以馭德刑,班瑞以疇功烈,銘徽庸於鼎彝,配祫祀於清廟。是以從饗先王,義存商誥,祭於大蒸,禮著周典。自漢迄晉,世崇其文,王猷既昭,幽顯咸秩。先皇經緯天地,撥亂受終,駿命爰集,光宅區宇,雖聖明淵運,三靈允協,抑亦股肱翼亮之勤,祈父宣力之効。故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京口諸軍事、太傅、南徐兗二州刺史長沙景王,故侍中、大司馬臨川烈武王,故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,侍中、衞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錄尚書事、揚州刺史華容縣開國公弘,使持節、散騎常侍、都督江州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軍事、征南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江州刺史永脩縣開國公道濟[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軍事征南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永脩縣開國公道濟 三郡而云四郡,當有誤。],故左將軍、青州刺史龍陽縣開國侯鎮惡[故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縣開國侯鎮惡 各本並脫「左」字,據王鎮惡傳補。],或履道廣流,秉德沖邈,或雅量高劭,風鑒明遠,或識唯知正,才略開邁,咸文德以熙帝載,武功以隆景業,固以侔蹤姬旦,方車丸伊、邵者矣。朕以寡德,纂戎鴻緒,每惟道勳,思遵令典,而大常未銘,從祀尚闕,鑒寐欽屬,永言深懷。便宜敬是前式,憲茲嘉禮,勒功天府,配祭廟庭,俾示徽章,垂美長世,茂績遠猷,永傳不朽。」 |
宗室伝 |
臨川烈武王道規 |
|
|
|
道規進號征西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加散騎常侍,固辭。 |
宗室伝 |
營浦侯遵考 |
元徽元年 |
|
|
卒,時年八十二。追贈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侍中如故。諡曰元公。 |
列伝 |
袁湛 |
義熙十四年 |
|
|
追贈左光祿大夫,加散騎常侍。太祖即位,以后父,追贈侍中、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 [追贈侍中左光祿大夫 開府儀同三司 「左」字上,各本並衍「以」字,今刪。]。 |
列伝 |
袁湛 |
大明三年 |
|
|
下詔曰:「故侍中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晉寧敬公,外氏尊戚,素風簡正,歲紀稍積,墳塋浸遠。朕近巡覽千畝,遙瞻松隧,緬惟徽塵,感慕增結。可遣使祭,少申永懷。」又增守墓五戶。 |
列伝 |
孔季恭 |
|
|
|
辭事東歸,高祖餞之戲馬臺,百僚咸賦詩以述其美。及受命,加開府儀同三司 ,辭讓累年,終以不受。 |
列伝 |
孔季恭 |
永初三年 |
|
|
薨,時年七十六。追贈侍中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蔡興宗 |
|
|
|
以興宗為使持節、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、征西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荊州刺史,加班劍二十人,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蔡興宗 |
|
|
|
道隆等以興宗強正,不欲使擁兵上流,改為中書監、左光祿大夫, 開府儀同三司 、常侍如故,固辭不拜。 |
列伝 |
蔡興宗 |
泰豫元年 |
|
|
詔曰:「景玄表如此。故散騎常侍、中書監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樂安縣開國伯興宗,忠恪立朝,謀猷宣著,往屬時難,勳亮帷幄,錫珪分壤,實允通誥。而懇誠慊訴,備彰存沒,廉概素情,有絜聲軌。景玄固陳先志,良以惻然。雖彝典宜全,而哀款難奪,可特申不瞑之請,永矜克讓之風。」 |
列伝 |
廬陵孝獻王義真 |
|
|
|
永初元年,封廬陵王,食邑三千戶,移鎮東城。高祖始踐阼,義真意色不悅,侍讀博士蔡茂之問其故,義真曰:「安不忘危,休泰何可恃。」明年,遷司徒。高祖不豫,以為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諸軍事、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豫州刺吏,出鎮歷陽。未之任而高祖崩。 |
列伝 |
廬陵孝獻王義真 |
元嘉二十九年 |
|
|
疾患解職。其年薨,時年二十一。遺令斂以時服,素棺周身,太祖從之。追贈散騎常侍、鎮軍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刺史如故。 |
列伝 |
江夏文獻王義恭 |
景平九年 |
|
|
徵為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、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,鎮廣陵。 |
列伝 |
江夏文獻王義恭 |
二十八年 |
|
|
降義恭號驃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,餘悉如故。 |
列伝 |
江夏文獻王義恭 |
大明八年 |
閏月(5月) |
|
詔曰:「總錄之典,著自前代。孝建始年,雖暫并省,而因革有宜,理存濟務。朕煢獨在躬,未涉政道,百揆庶務,允歸尊德。太宰江夏王義恭新除中書監、太尉,地居宗重,受遺阿衡,實深憑倚,用康庶績,可錄尚書事,本官監、太宰、王如故。侍中、驃騎大將軍、南兗州刺史、巴東郡開國公、新除尚書令元景,同禀顧誓,翼輔皇家,贊業宣風,繄公是賴。可即本號 開府儀同三司,領兵置佐,一依舊准,領丹陽尹、侍中、領公如故。」 |
列伝 |
衡陽文王義季 |
元嘉二十一年 |
|
|
為都督南兗徐青冀幽六州諸軍事、征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[二十一年為都督南兗徐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南兗州刺史 六州數之祇五州,缺一州。據江夏文獻王義恭傳:「元嘉九年,徵為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、征北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。」臨川烈武王道規傳子義慶附傳:「元嘉十七年,即本號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、南兗州刺史。」南平穆王鑠傳:「元凶弒立,以鑠為使持節、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、征虜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兗州刺史。」疑此「徐」字下脫「兗」字。],持節、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王敬弘 |
元嘉十六年 |
|
|
以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 ,侍中如故,又詣京師上表曰:「臣比自啟聞,謂誠心已達,天鑒玄邈,未蒙在宥,不敢宴處,牽曳載馳。臣聞君子行道,忘其為身,三復斯言,若可庶勉,顧惜惽耄,志與願違。禮年七十,老而傳家,家道猶然,況於在國。伏願陛下矜臣西夕,愍臣一至,特迴聖恩,賜反其所,則天道下濟,愚心盡矣。」竟不拜東歸。二十三年,重申前命,又表曰:「臣躬耕南澧,不求聞達。先帝拔臣於蠻荊之域,賜以國士之遇。陛下嗣徽,特蒙眷齒,由是感激,委質聖朝。雖懷犬馬之誠,遂無塵露之益。年向九十,生理殆盡,永絕天光,淪沒丘壑。謹冒奉表,傷心久之。」 |
列伝 |
王敬弘 |
昇明二年 |
|
|
詔曰:「夫塗祕蘭幽,貞芳載越,徽猷沈遠,懋禮彌昭。故侍中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敬弘,神韻沖簡,識宇標峻,德敷象魏,道藹丘園。高挹榮冕,凝心塵外,清光粹範,振俗淳風。兼以累朝延賞,聲華在詠,而嘉篆闕文,猷策韜采,尚想遙芬,興懷寢寤。便可詳定輝諡,式旌追典。」於是諡為文貞公。 |
列伝 |
何尚之 |
大明二年 |
|
|
以為左光祿、開府儀同三司,侍中如故。 |
列伝 |
彭城王義康 |
|
|
|
太祖即位,增邑二千戶,進號驃騎將軍,加散騎常侍,給鼓吹一部。尋加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劉湛 |
|
|
|
祖耽,父柳,並晉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江湛 |
|
|
|
世祖即位,追贈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,加散騎常侍,本官如故,諡曰忠簡公。 |
列伝 |
南平穆王鑠 |
|
|
|
世祖入討,劭屯兵京邑,使鑠巡行撫勞。劭還立南兗,以鑠為使持節、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、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[以鑠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征北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 「征北將軍」各本並作「征虜將軍」,若稱征虜,則為降號。今據二凶傳改正。],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建平宣簡王宏 |
大明二年 |
|
|
疾動,求解尚書令,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,加散騎常侍,中書監如故。未拜,其年薨,時年二十五。 |
列伝 |
晉熙王昶 |
大明三年 |
|
|
徵為護軍將軍,給鼓吹一部,增邑千戶。轉中書令,中軍將軍,尋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,加散騎常侍,太常。 |
列伝 |
始安王休仁 |
|
|
|
先是,廢帝進休仁為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晉平剌王休祐 |
景和元年 |
|
|
入朝,進號鎮西大將軍,仍遷散騎常侍、鎮軍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巴陵哀王休若 |
泰始六年 |
|
|
荊州刺史晉平王休祐入,以休若監荊州事,進號征南將軍、湘州刺史。仍為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、征西將軍、荊州刺史,持節如故。尋加散騎常侍,又進號征西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臧質 |
|
|
|
世祖至新亭即位,以質為都督江州諸軍事、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江州刺史,加散騎常侍,持節如故。 |
列伝 |
沈攸之 |
元徽二年 |
|
|
攸之謂僚佐曰:「桂陽今反朝廷,必聲云與攸之同。若不顛沛勤王,必增朝野之惑。」於是遣軍主孫同、沈懷奧興軍馳下,受郢州刺史晉熙王燮節度。同等始過夏口,會休範平,還。進攸之號征西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,固讓開府。 |
列伝 |
沈攸之 |
|
|
|
廢帝既殞,順帝即位,進攸之號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,加班劍二十人。 |
列伝 |
王玄謨 |
|
|
|
明帝即位...頃之,為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[為左光祿大夫 開府儀同三司 「左光祿」明帝紀作「右光祿」。] ,領護軍。 |
列伝 |
柳元景 |
|
|
|
上遣丹陽尹顏竣宣旨慰勞,與沈慶之俱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,封晉安郡公,邑如故。固讓開府儀同,復為領軍、太子詹事,加侍中。 |
列伝 |
柳元景 |
大明二年 |
|
|
復加 開府儀同三司 ,又固讓。 |
列伝 |
柳元景 |
大明五年 |
|
|
又命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 ,侍中、令、中正如故,又讓開府,乃與沈慶之俱依晉密陵侯鄭袤不受司空故事,事在慶之傳。 |
列伝 |
柳元景 |
永光年 |
夏 |
|
元景遷使持節、督南豫之宣城諸軍事、即本號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豫州刺史,侍中、令如故。 |
列伝 |
柳慶宗 |
|
|
|
太宗即位,令曰:「故侍中、尚書令、驃騎大將軍、巴東郡開國公、新除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豫州刺史元景,風度弘簡,體局深沈,正義亮時,恭素範物。幽明道盡,則首贊孝圖,盛運開曆,則毗燮皇化。方任孚漢輔,業懋殷衡,而蜂豺肆濫,顯加禍毒,寃動勳烈,悲深朝貫。朕承七廟之靈,纂臨寶業,情典既申,痛悼彌軫,宜崇賁徽冊,以旌忠懿。可追贈使持節、都督南豫江二州諸軍事、太尉,侍中、刺史、國公如故。給班劍三十人,羽葆、鼓吹十部,諡曰忠烈公。」叔仁為梁州刺史,黃門郎。以破臧質功,封宜陽侯,食邑八百戶。 |
列伝 |
沈慶之 |
孝建元年 |
|
|
魯爽反,上遣左衞將軍王玄謨討之,軍泝淮向壽陽,總統諸將。尋聞荊、江二州並反,徵慶之入朝,率所領屯武帳崗,甲仗五十人入六門。魯爽先遣弟瑜進據蒙蘢,歷陽太守張幼緒率軍討瑜,值爽至,眾散而反。乃遣慶之濟江討爽。爽聞慶之至,連營稍退,自留斷後。慶之與薛安都等進與爽戰,安都臨陣斬爽。進慶之號鎮北大將軍,進督青、冀、幽三州,給鼓吹一部。前軍破賊,轉位等後至追躡一階。[轉位等後至追躡一階 句費解,疑有譌。]尋與柳元景俱開府儀同三司 ,辭。改封始興郡公,戶邑如故。 |
列伝 |
沈慶之 |
|
|
|
慶之以年滿七十,固請辭事,上嘉其意,許之。以為侍中、左光祿大夫、 開府儀同三司 ,又固讓,上不許。 |
列伝 |
沈慶之 |
孝建三年 |
|
|
司空竟陵王誕據廣陵反,復以慶之為使持節、都督南兗徐兗三州諸軍事、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兗州刺史,率眾討之。 |
列伝 |
蕭思話 |
孝建二年 |
|
|
卒,時年五十[孝建二年卒時年五十 殿本考證云:「按思話年十八,除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,踰年,父源之卒,是為永初元年。至元嘉五年,任青州刺史,稱年二十七是也。自元嘉六年己巳,至孝建二年乙未,又歷二十七年。思話卒時,年五十四,今云五十,蓋脫四字。」孫虨宋書考論云:「按思話任青州,依本紀實元嘉三年,年二十七。若五年年二十七,則其年十八時,當晉恭帝元熙元年,琅邪王已為帝,何自除琅邪王大司馬參軍邪?以此推之,思話卒年蓋五十六也。」按文帝紀繫思話任青州於元嘉三年,是,傳云元嘉五年為青州刺史,實誤。元嘉三年,思話年二十七,則其卒年亦當是五十六,而非五十或五十四。]。追贈征西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持節、常侍、都督、刺史如故,諡曰穆侯。 |
列伝 |
竟陵王誕 |
|
|
|
事平,徵誕為持節、都督荊湘雍益寧梁南北秦八州諸軍事、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荊州刺史。 |
列伝 |
廬江王褘 |
大明二年 |
|
|
又出為南豫州刺史,常侍、將軍如故。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,領國子祭酒,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廬江王褘 |
|
|
|
今以淮南、宣城、歷陽三郡還立南豫州,降公為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豫州刺史,削邑千戶,侍中、王如故。 |
列伝 |
海陵王休茂 |
|
|
|
休茂從之。夜挾伯超及左右黃靈期、蔡捷世、滕穆之、王寶龍、來承道、彭叔兒、魏公子、陳伯兒、張駟奴、楊興、劉保、余雙等,率夾轂隊,於城內殺典籤楊慶,出金城,殺司馬庾深之、典籤戴雙。集徵兵眾,建牙馳檄,使佐吏上車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加黃鉞。侍讀博士荀詵諫爭,見殺。伯超專任軍政,殺害自己。休茂左右曹萬期挺身斫休茂,被創走,見殺。休茂出城行營,諮議參軍沈暢之等率眾閉門拒之,休茂馳還,不得入。義成太守薛繼考為休茂盡力攻城,殺傷甚眾,暢之不能自固,遂得入城,斬暢之及同謀數十人。 |
列伝 |
桂陽王休範 |
泰始六年 |
|
|
出為使持節、都督江郢司廣交五州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湘州之始興四郡諸軍事、征南大將軍、江州刺史。尋加開府儀同三司,未拜,改授都督南徐徐南兗兗青冀六州諸軍事、驃騎大將軍、南徐州刺史,持節、常侍、開府如故。未拜,以驃騎大將軍還為江州,進督越州諸軍事,給三望車一乘。太宗遺詔,進位司空,改常侍為侍中,加班劍三十人。 |
列伝 |
豫章王子尚 |
大明七年 |
|
|
加使持節,進號車騎將軍。其年,又加散騎常侍,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晉安王子勛 |
|
|
|
太宗定亂,進子勛號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琬等不受命,傳檄京邑。 |
列伝 |
松滋侯子房 |
|
|
|
太宗即位,改督為都督,進號安東將軍,太守如故。又徵為撫軍,領太常。長史孔覬不受命,舉兵反,應晉安王。子勛即偽位,進子房號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三吳晉陵並受命於覬。太宗遣衞將軍巴陵王休若督諸將吳喜等東討,戰無不捷,以次平定。上虞令王晏起兵殺覬,囚子房,送還京都,上宥之,貶為松滋縣侯,食邑千戶。 |
列伝 |
臨海王子頊 |
|
|
|
明帝即位,解督雍州,以為鎮軍將軍、丹陽尹。尋留本任,進督雍州,又進號平西將軍。長史孔道存不受命,舉兵反,以應晉安王子勛。子勛即偽位,進號衞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鵲尾奔敗,吳喜、張興世等軍至,子頊賜死,時年十一。葬巴陵。 |
列伝 |
鄧琬 |
|
|
|
會太宗定亂,進子勛號車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列伝 |
鄧琬 |
義嘉元年 |
|
|
以安陸王子綏為司徒、驃騎將軍、揚州刺史,尋陽王子房車騎將軍,臨海王子頊衞將軍,並 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王景文 |
|
|
|
太宗初,以后父為特進、左光祿大夫,又進開府儀同三司 ,固讓,乃加侍中、特進。尋薨,追贈開府,諡曰元公。 |
列伝 |
王景文 |
泰豫元年 |
春 |
|
上疾篤,乃遣使送藥賜景文死,手詔曰:「與卿周旋,欲全卿門戶,故有此處分。」死時年六十。追贈車騎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,常侍、中書監、刺史如故,諡曰懿侯。 |
列伝 |
袁粲 |
元徽二年 |
|
|
桂陽王休範為逆,粲扶曳入殿,詔加兵自隨,府置佐史。時兵難危急,賊已至南掖門,諸將意沮,咸莫能奮。粲慷慨謂諸將帥曰:「寇賊已逼,而眾情離沮。孤子受先帝顧託,本以死報,今日當與褚護軍同死社稷!」因命左右被馬,辭色哀壯。於是陳顯達等感激出戰,賊即平殄。事寧,授中書監,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,領司徒,以揚州解為府,固不肯移。三年,徙尚書令,衞軍、開府如故,並固辭,服終乃受。加侍中,進爵為侯,又不受。時粲與齊王、褚淵、劉秉入直,平決萬機,時謂之「四貴」。粲閑默寡言,不肯當事,主書每往諮決,或高詠對之,時立一意,則眾莫能改。宅宇平素,器物取給。好飲酒,善吟諷,獨酌園庭,以此自適。居負南郭,時杖策獨遊,素寡往來,門無雜客。及受遺當權,四方輻湊,閑居高臥,一無所接,談客文士,所見不過一兩人。 |
列伝 |
索虜 |
|
|
|
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雍秦二州諸軍事、安西將軍、建興公吐奚愛弼,率南秦王楊難當自祁山南出,直衝建安,令南秦自遣信臣,招集舊戶。使持節侍中都督雍梁益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淮陰公皮豹子、員外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南益州刺史建德公庫拔阿浴河引出斜谷,阨白馬之險。散騎常侍、安南將軍、雍州刺史、南平公娥後延出自駱谷,直截漢水。冠軍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建平公宗𦋎、使持節員外散騎常侍冠軍將軍梁州刺史順陽公劉買德、平遠將軍永安侯若干內亦千出自子午,東襲梁、漢。使持節侍中都督荊梁南雍三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征南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荊州刺史故晉譙王司馬文思、寧遠將軍荊州刺史襄陽公魯軌南趨荊州。使持節、都督洛豫州及河內諸軍事、鎮南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淮南王直勤它大翰為其後繼。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梁益寧三州諸軍事、領護西戎校尉、鎮西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揚州刺史晉琅邪王司馬楚之南趣壽春。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揚豫兗徐四州諸軍事、征南將軍、徐兗二州刺史、東安公刁雍東趣廣陵,南至京口。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青兗徐三州諸軍事、征東將軍、青徐二州刺史、東海公故晉元顯子司馬天助直趣濟南。十道並進,連營五千,步騎百萬,隱隱桓桓。以此屠城,何城不潰,以此奮擊,何堅不摧。邵陵、踐土,區區齊、晉,尚能克勝強楚,以致一匡,況大魏以沙漠之突騎,兼咸、夏之勁卒哉。 |
列伝 |
鮮卑吐谷渾 |
|
|
|
慕延死,拾寅自立。二十九年,以拾寅為使持節、督西秦河沙三州諸軍事、安西將軍、領護羌校尉、西秦河二州刺史、河南王。拾寅東破索虜,加開府儀同三司。 |
列伝 |
高句驪國 |
大明七年 |
|
|
詔曰:「使持節、散騎常侍、督平營二州諸軍事、征東大將軍、高句驪王、樂浪公璉,世事忠義,作藩海外,誠係本朝,志剪殘險,通譯沙表,克宣王猷。宜加褒進,以旌純節。可車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持節、常侍、都督、王、公如故。」太宗泰始、後廢帝元徽中,貢獻不絕。 |
列伝 |
倭國 |
昇明二年 |
|
|
遣使上表曰:「封國偏遠,作藩于外,自昔祖禰,躬擐甲冑,跋涉山川,不遑寧處。東征毛人五十五國,西服眾夷六十六國,渡平海北九十五國,王道融泰,廓土遐畿,累葉朝宗,不愆于歲。臣雖下愚,忝胤先緒,驅率所統,歸崇天極,道逕百濟,裝治船舫,而句驪無道,圖欲見吞,掠抄邊隸,虔劉不已,每致稽滯,以失良風。雖曰進路,或通或不。臣亡考濟實忿寇讎,壅塞天路,控弦百萬,義聲感激,方欲大舉,奄喪父兄,使垂成之功,不獲一簣。居在諒闇,不動兵甲,是以偃息未捷。至今欲練甲治兵,申父兄之志,義士虎賁,文武效功,白刃交前,亦所不顧。若以帝德覆載,摧此強敵,克靖方難,無替前功。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,其餘咸各假授,以勸忠節。」詔除武使持節、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、安東大將軍、倭王。 |
列伝 |
氐胡 |
太元十五年 |
|
|
又以定為輔國將軍、秦州刺史,定已自署征西將軍。又進持節、都督隴右諸軍事、輔國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,校尉、刺史如故。其年,進平天水略陽郡,遂有秦州之地,自號隴西王。[自號隴西王 各本並脫「隴」字,據魏書氐傳、晉書前秦載記補。] |
列伝 |
氐胡 |
義熙元年 |
|
|
姚興伐盛,盛懼,遣子難當為質。興遣將王敏攻城,因梁州別駕呂瑩,求救於盛,盛遣軍次濜口,敏退。以盛為都督隴右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。 |
列伝 |
氐胡 |
|
|
|
玄字黃眉,自號使持節、都督隴右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平羌校尉、秦州刺史、武都王。 |
列伝 |
氐胡 |
元嘉十二年 |
|
|
難當釋保宗,遣鎮童亭[難當釋保宗遣鎮童亭 「童亭」魏書氐傳、通鑑作「董亭」。水經渭水注:「涇谷水又東北歷董亭下。楊難當使兄子保宗鎮董亭,即此亭也。」],保宗奔[保宗奔 「奔」字下疑脫「索虜」二字。],索虜主拓跋燾以為都督隴西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平羌校尉、南秦王,遣襲上邽,難當子順失守退,以為雍州刺史,守下辯。 |
列伝 |
氐胡/大且渠蒙遜 |
|
|
|
高祖以蒙遜為使持節、散騎常侍、都督涼州諸軍事、鎮軍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涼州刺史、張掖公。 |
列伝 |
氐胡/大且渠蒙遜 |
元嘉十一年 |
|
|
茂虔上表曰:「臣聞功以濟物為高,非竹帛無以述德,名以當實為美,非諡號無以休終。先臣蒙遜西復涼城,澤憺崐裔,芟夷羣暴,清灑區夏。暨運鍾有道,備大宋之宗臣,爵班九服,享惟永之丕祚,功名昭著,剋固貞節。考終由正,而請名之路無階,懿跡雖弘,而述敍之美有缺。臣子痛感,咸用不安。謹案諡法,剋定禍亂曰武,善聞周達曰宣。先臣廓清河外,勳光天府,標牓稱迹,實兼斯義。輒上諡為武宣王。若允天聽,垂之史筆,則幽顯荷榮,始終無恨。」詔曰:「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秦河沙涼四州諸軍事、車騎大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領護匈奴中郎將、西夷校尉、涼州牧河西王蒙遜,才兼文武,勳濟西服,爰自萬里,款誠夙著,方仗忠果,翼宣遠略,奄至薨隕,悽悼于懷。便遣使弔祭,并加顯諡。嗣子茂虔,纂戎前軌,乃心彌彰,宜蒙寵授,紹茲蕃業。可持節、散騎常侍、都督涼秦河沙四州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領護匈奴中郎將、西夷校尉、涼州刺史、河西王。」 |
列伝 |
二凶 |
|
|
|
使有司奏立子偉之為皇太子,以褚湛之為後將軍、丹陽尹,置佐史,驃騎將軍始興王濬為侍中、中書監、司徒、錄尚書六條事,中軍將軍南平王鑠為使持節、都督南兗兗青徐冀五州諸軍事、征北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兗州刺史,新除左將軍、丹陽尹建平王宏為散騎常侍、鎮軍將軍、江州刺史。 |
列伝 |
二凶 |
元嘉二十六年 |
|
|
出為使持節、都督南徐兗二州諸軍事、征北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 、南徐兗二州刺史,常侍如故。 |
列伝 |
二凶 |
元嘉三十年 |
|
|
徙都督荊雍益梁寧南北秦七州諸軍事、衞將軍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荊州刺史、領護南蠻校尉,持節、常侍如故。 |